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美术(135107)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
美术领域下设油画、国画、美术教育三个研究方向,油画、国画、美术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以创作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理论课程需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要求将理论思考运用于实践,提高创作实践的水平。美术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系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美术创作专业人才,以及胜任文化艺术事业与产业方面所需的创作、管理与策划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
1.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博大的胸怀,能够着眼于未来并适应社会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需要。
2.掌握系统的绘画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艺术表现力;具有刻苦钻研精神与治学严谨的学术品质;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和完备的美术专业技能;具备专业型的新时代美术人才的素质。
3.广泛涉猎本专业与其他学科领域,具有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勇于开拓,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善于积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与质疑精神。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5.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6.美术专业硕士以创作为主,将所学的理论与专业技能充分运用于作品创作。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熟悉中外美术杰作,掌握美术传统技能,把握美术当代趋势。
7.熟悉美术理论和创作方法论基础,了解美术风格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趋势。谙熟所从事的专业技法,具备坚实的造型基础、形式与色彩处理能力,以及实验媒介性能与表现效果的素质。善于借鉴相关专业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以丰富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8.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专业创作与理论思考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研究所从事专业的传统技法,实验新的媒介与表现手法,将所学理论与技法研究运用于创作实践。入学后即应尽快确定创作内容,课堂内外的习作均应围绕创作而进行,探究相关媒介、形式、技法等专业问题,并从理论上进行疏理,为毕业创作报告写作积累素材。
9.坚持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为拓展创作题材、媒介与形式打下扎实的基础。坚持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入生活进行写生。通过实验课程、社会实践、文化考察、专业实习、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训练,依托社会资源,构建个性化、开放性、交叉性的教学模式和实践训练体系,保持专业的社会生命力。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作能力。
10.完成必修的政治与外语基础课程,通过两门以上通识课程学习而为专业训练开辟较宽的历史与思想视域,为创作报告的写作打下基础。尽可能掌握一门外语,能运用外文资料帮助专业研究。
二、研究方向
1.油画
2.国画
3.美术教育
三、学制与学分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三年。总学分不少于50学分。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并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年学分制。
2.培养过程中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训练。
3.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4.积极创造艺术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实践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与环节应占60%以上。具体课程学分设置如下:
公共课不少于8学分(公共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学位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36学分;
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课程学分计算方式:18课时为1学分。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公共 必修课 |
Z19999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必修 |
Z1999904 |
外国语 |
36 |
2 |
1 |
|||
学位 基础课 |
Z2050301 |
中西方画论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必修 不少于4学分 |
Z2050302 |
美术原理与方法论 |
36 |
2 |
2 |
|||
Z2050304 |
艺术创作 |
36 |
2 |
3 |
|||
专业 必修课
|
Z3050335 |
素描语言实践 |
72 |
4 |
1 |
考试 |
(油画) 必修 不少于30学分 |
Z3050336 |
色彩语言实践 |
72 |
4 |
1 |
|||
Z3050337 |
画面结构 |
54 |
3 |
3 |
|||
Z3050338 |
油画表现语言实践 |
72 |
4 |
2 |
|||
Z3050305 |
风景画写生实践 |
72 |
4 |
2 |
|||
Z3050317 |
油画临摹 |
72 |
4 |
1 |
|||
Z3050339 |
写意油画创作实践 |
72 |
4 |
3 |
|||
Z3050340 |
综合材料实验艺术创作 |
72 |
4 |
4 |
|||
Z3050341 |
国画传统材料技法 |
72 |
4 |
1 |
考试 |
(国画) 必修 不少于30学分 |
|
Z3050310 |
户外写生实践1 |
54 |
3 |
1 |
|||
Z3050311 |
国画造型基础 |
72 |
4 |
1 |
|||
Z3050312 |
户外写生实践2 |
72 |
4 |
2 |
|||
Z3050313 |
国画创作实践 |
72 |
4 |
2 |
|||
Z3050342 |
当代国画材料技法 |
72 |
4 |
3 |
|||
Z3050345 |
水墨表现语言实践 |
72 |
4 |
3 |
|||
Z3050343 |
水墨形态、质地、构成 |
72 |
4 |
4 |
|||
Z3050330 |
造型基础 |
72 |
4 |
1 |
考试 |
(美术教育)必修 不少于30学分
|
|
Z3050331 |
色彩基础 |
72 |
4 |
1 |
|||
Z3050332 |
美术课程与教材研究 |
36 |
2 |
1 |
|||
Z3050333 |
美术教学设计与实施 |
36 |
2 |
2 |
|||
Z3050338 |
油画表现语言实践 |
72 |
4 |
2 |
|||
Z3050345 |
水墨表现语言实践 |
72 |
4 |
3 |
|||
Z3050346 |
书法鉴赏与实践 |
54 |
3 |
2 |
|||
Z3050305 |
风景画写生实践 |
72 |
4 |
2 |
|||
Z3050340 |
综合材料实验艺术创作 |
72 |
4 |
4 |
|||
专业 选修课 |
Z4050316 |
艺术风格与流派 |
36 |
2 |
2 |
考查 |
至少选修 3门6学分 |
Z4050302 |
书法与篆刻 |
36 |
2 |
2 |
|||
Z4050317 |
版画语言训练 |
36 |
2 |
3 |
|||
Z4050307 |
水彩画艺术 |
36 |
2 |
2 |
|||
Z4050318 |
山水画创作 |
36 |
2 |
3 |
|||
Z4050319 |
花鸟画创作 |
36 |
2 |
2 |
|||
Z4050313 |
速写基础 |
36 |
2 |
2 |
|||
实践环节 |
Z6999908 |
社会实践 |
2 |
4 |
6学分 |
||
Z6999909 |
艺术考察 |
2 |
5 |
||||
Z6999907 |
专业实践 |
2 |
5.6 |
||||
补修本科 专业基础课 |
Z7050301 |
素描造型研究 |
72 |
1 |
考试 |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至少两门,不计学分。 |
|
Z7050302 |
色彩语言研究 |
84 |
1 |
||||
Z7050303 |
中国画材料技法 |
64 |
1 |
2.个人学习计划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实践环节等部分。课程学习计划中需详细列出个人在学期间所修课程、开课学期,学位论文计划需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进度,实践环节要明确具体要求和进度。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除了课堂讲授外还应采用专题研讨、主题探究、调研实践,与技能技巧训练及艺术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研究生所学各种课程都要严格按照培养计划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成绩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学期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考核成绩全部采取百分制记分。必修课都是考试课,如无特殊原因(美术和艺术设计学科课程随堂作业考核),考试均须出试卷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选修课可以采取考查的方式。
公共课的考核工作由研究生院负责组织,专业课的考核工作由研究生所在学院负责组织。考核的具体要求详见《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六、毕业考核
(一)专业能力展示
1.总体要求
专业能力展示是毕业考核的重要方面,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文献资料,调查研究,针对实践和理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重要的设计任务进行专业能力展示选题和开题论证。专业能力展示(论文)开题报告须经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和学科组审定,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专业能力展示(论文)将在第五学期安排进行中期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在导师的督促下完善专业能力展示(论文)。
2.具体要求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所提交的作品必须是独立原创美术作品。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需提供毕业创作1至3幅,精选习作15幅;美术教育需提供美术专业原创作品10幅。在开题报告同时需要提交创作草稿,中期报告时进行阶段性作品展示和汇报,毕业作品展通过后方可进行毕业答辩。作品要求参加省级以上展览1次以上。
(二)学位论文的要求
本领域专业学位申请人皆应提交学位论文并完成答辩。具体要求如下:
1.学位毕业创作及专业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通过答辩。
2.学位论文须符合学界共识的学术规范、标准及体例,杜绝一切不端学术行为。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本论、结论)字数不少于0.5万(不含图、表及附录)。
3.个展(或群展)创作作品经评审未通过者,应进一步修改,并再次申请评审,两次评审的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评审的具体要求详见《长春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4.开题报告和文献阅读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创新环节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名单后尽早将本专业必读和选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每位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经典文献的阅读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最好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硕士生本人商量后制定。
(1)必读书目(油画)
[1]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2]曹志强,洪再辛.图像与观念[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3]钱竹.概念艺术[M].成都:现代艺术杂志社,2002.
[4]苏姗·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阿尔森·波布尼.抽象绘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6]乔治·桑塔纳.美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7]J·J·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8]胡杰.抽象艺术视觉语言[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
[9]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0]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雅克·德比奇.西方艺术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12]约翰·伯杰.视觉艺术鉴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3]H·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4]苏利文.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15]石守谦.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M].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17] 宗白华.美学与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8](俄罗斯)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必读书目(国画)
[1]朱光潜.美学和中国美术史[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
[2]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中央美院史论系.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乔迅.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M].北京:三联书店,2010.
[5]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7]毕嘉珍.墨梅.一种文人画题材的形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8]方闻.超越再现:8世纪至14世纪中国书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9]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M].北京:三联书店,2012.
[10]柯律格.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绘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2]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晚清绘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3]曹志强,洪再辛.图像与观念[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14]钱竹.概念艺术[M].成都:现代艺术杂志社,2002.
[15]苏姗·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6]乔治·桑塔纳.美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7]J·J·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18]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9]约翰·伯杰.视觉艺术鉴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0]H·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选读书目
[1]V·C·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卡斯顿·海雷斯.现代艺术的美学奥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
[3]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4]爱德华·史密斯.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5]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威廉·弗莱明.艺术和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中川作一.视觉艺术的社会心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8]贡布里希.理想与偶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9]保尔·福格特.20世纪德国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10]高名璐.中国当代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1]韩林德.石涛画语录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
[1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3]张延风.法国现代艺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
[14]余乡.绘画之道[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15]王小章、郭本禹.潜意识的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6]约翰内斯·伊顿.图像与观念[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17]金重远.战后世界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18]萨拉·柯尔标.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M] .杭州:中国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出版社,1992.
[19]萨莫森.建筑的古典语言[M].杭州:中国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出版社,1994.
[20]周至禹,谭平.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21]孔新苗.西方后现代绘画[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
[22]刘军宁.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23]加谬.西西弗弗的神话[M].北京:三联书店,1985.
[24]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5]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6]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7]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
[28]塞缪尔·亨尔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9]弗洛姆·柃大木拙等.禅宗与精神分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0]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1]高名璐.中国当代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2]约翰内斯·伊顿.图像与观念[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33]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4]艾伦·H·约翰逊.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35]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4)必读书目(美术教育)
[1]魏传义.艺术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程明太著.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5]潘耀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6]蒋荪生.中等学校美术教学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7]郭绍纲、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8]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9]杨力主编.学校艺术教育理论丛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10]腾守尧主编.美术设计艺术教育丛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1]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12]朱伯雄主编.世界美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13]黄甫全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4]吴文侃主编.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5]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16]豪泽乐.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17]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18]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0]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1]陈炎等.中国审美文化史[M].济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0.
[2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3]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24]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5]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50.
[26](英)休·昂纳.世界艺术史[M]. 范迪安译.海口:南方出版社公司,2002.
[27](法)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M].张泽乾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28](美)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邹德侬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9]廖群著.中国审美文化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30]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1]李泽厚.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
[32]房龙.人类的艺术[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3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34]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5](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艺术史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美)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7]李永林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5)主要专业学术期刊
[1]《中国书法》
[2]《书法》
[3]《书法研究》
[4]《书法导报》
[5]《书法报》
5.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五学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表现、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状况、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学位论文撰写进展情况等。
中期考核由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考核,成绩考核由各学院研究生秘书负责。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环节由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小组负责考核,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小组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学科划分设定,成员组成不少于5人,且都为高级职称,研究生导师可作为检查组成员,但不能作为组长。经小组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全体组员2/3及以上(含2/3)同意,即为通过。考核不通过,或者不参加中期考核的研究生,没有申请答辩资格。必须延期一年,只能同下一年级一起进行中期考核后,才能申请答辩。
6.论文评阅和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五月末至六月初进行。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长春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三)毕业考核委员会
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毕业考核委员会,考核学位申请人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
七、专题讲座
各专业每年应开设不少于4次的专题讲座,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并提交心得体会。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提交8次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由导师进行签字审核。研究生院在第四学期前两周内将审核相关材料,合格者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八、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颁发艺术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8级研究生开始实施。